情系悠悠晚夏,心系博爱助学
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
为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进一步助力“红恤班”困境学子完成学业、圆梦未来。8月19日,宿豫区红十字会举办了豫红会·筑梦远航“红恤班”纳新助学金集中发放活动。活动共分两项内容: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和观伟人故居研学活动。
扶危济困 爱心助学
上午9时,豫红会·筑梦远航“红恤班”纳新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正式举行。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会长王莉,副区长、区红十字会会长康建平,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、副会长孙娟,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、副会长王昱强,以及部分爱心企业代表、全体学子等参加了此次仪式。发放仪式由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、副会长赵忆苏主持。
发放仪式上,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、副会长赵忆苏详细介绍了此次豫红会·筑梦远航“红恤班”纳新助学活动实施的背景和意义,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红十字事业、助力学子成长成才的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感谢。
随后,与会同志向受助学生发放了助学金,受助学生依次上台领取。
会上,副区长、区红十字会会长康建平表示,希望受资助的学子们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,自强不息、立志成才,以良好素质、优异成绩、过硬本领回报社会、奉献社会。区红十字会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,深入持久地推进“红恤班”助学行动,用诚心之为、爱心之行、善心之举,为更多困境学生送去希望、送去温暖。
最后,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会长王莉对受助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:一是要做自强不息的人,希望同学们克服人生漫漫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坎坷,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,把克服困难当做历练自己的机会。二是要做志存高远的人,希望同学们在求学成长的道路上做到志存高远,坚定里理想信念,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,不畏困难,勇于探索,敢于攀登,走向成功。三是要做懂得感恩的人。希望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,把报恩之心、感激之情化为成才之志、奋发之源,用优异的成绩、阳光的心态、积极向上的人生回报社会、建设家乡。
“这份帮助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那就是要努力学习,回报社会。我深知,我所得到的帮助是无数爱心人士的付出,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。”困境学子代表如是说,情真意切的发言和将爱心传递的决心,显示出了此次爱心资助的初衷和真谛。
追寻足迹 悟践初心
助学金集中仪式结束后,区红十字会组织全体受助学子开展2025年“追寻伟人足迹•传承红色基因”夏令营研学活动,赶赴宿北大战遗址公园、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开展研学活动,完成了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和近距离了解伟人幼年成长片刻。
在周恩来纪念馆,沿着主馆前的台阶缓缓向上,周总理的汉白玉雕像在晚夏的阳光下愈发庄重,同学们整齐列队,深深鞠躬。当白花被轻轻放在雕像基座前,那份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少年壮志,仿佛顺着指尖的温度,流进了每个人的心中。
走进主馆,总理泛黄的相片、磨损的钢笔,曾经陪伴总理宵衣旰食的办公桌椅、缝缝补补多次的旧衣……无声的文物串联起总理艰苦朴素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。同学们俯首凝神,缓缓走过总理走过的路,肃然起敬……
在周总理故居,穿过朴素的院子,一间间带着时光印记的旧房子,一间小厨房,一块小菜畦,洁净明亮的书房,一棵观音树……一切无不诉说着旧时光里关于总理的成长足迹及生活的片刻,跟随着导游老师讲解的脚步,总理的孩童时光仿佛在这里重现,正是此般朴素、平凡却又不失厚重的一方天地,方成就了此般伟人……从总理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远大志向,到为党和人民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”的奉献,到先烈“甘将热血沃中华”的牺牲,红色基因在行走中慢慢沉淀。
这场研学活动,没有华丽的仪式,却有最真诚的触动。全体受助学子用脚步追随伟人,用眼睛见证信仰,更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——以青春之名,承先辈之志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学子身上,绽放出属于他们的光芒。
爱心汇聚 希望不灭
本次豫红会·筑梦远航“红恤班”纳新助学金发放活动共发放了助学金额达5.3万元,资助了55名困境学子。这些资金将专项用于受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,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,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。
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,困境学生的成长之路更不应孤单前行。下一步,宿豫区红十字会将持续致力于托起困境学子成长成才、筑梦未来,积极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博爱助学行动,聚力汇集爱心、托举希望之光,不断将红十字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精神发扬光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