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,身体力行,以上率下,形成“头雁效应”。今年以来,市红十字会以模范机关建设为目标,常态长效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,激励机关党员干部担当作为,走在前、做表率。
一、“闭门”抓好学习,拧紧思想“总开关”
一是深学细悟强化理论武装。抓严抓实理论学习中心组“关键少数”示范引领学、党支部集中常态学,创新开展“周一课堂”,组织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、优化营商环境和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深入学习研讨新修订的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转作风,真正修炼好共产党人的“心学”。
二是打造特色青年学习品牌。成立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,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、学习与运用相结合,开展“红色青年理论课堂”活动,每季度组织青年干部围绕学习体会、工作感悟、调研成果等开展培训授课,着力打造“理论+业务”特色学习品牌,切实推动机关青年干部能力提升。
三是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。常态化、多元化开展教育活动,组织党员现场参观“清风廉宿”美术书法作品展,赴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学习,开展廉政党课、月度政德和法纪教育活动10余次,集中观看《正风肃纪 徙木立信》等警示教育片8次,剖析各类典型案例6次,通过案例中的“身边事”教育“身边人”,用鲜活案例敲响警钟。
二、“开门”广征民意,找准问题“病灶源”
一是广开言路“听”实话。公信力是红十字会的生命线,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。市红十字会把公信力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,依法依规对社会捐赠信息、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公示公开,形成从募捐到使用再到监督的完整闭环,同时,通过公布监督电话、设立意见箱等方式,广泛征求群众对红十字作风建设的期望和诉求。
二是实地调研“摸”实情。组织党员干部赴“博爱家园”、红十字冠名医院、红十字示范学校等开展调查研究,充分听取各方意见,深入了解各级红十字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、开展人道服务、传播红十字精神等工作的开展情况。全市现有基层组织506个,实现乡镇建会率、高校建会率100%、中小学建会率98.98%。
三是结果运用“求”实效。综合分析听到的“实话”和摸到的“实情”,重点聚焦救助覆盖面不广、救助形式不多等民生问题,深入研究对策举措,将探索建立普惠救助、专项救助、急难救助等“分类救助体系”作为2025年“我为基层解难题”小切口项目,目前已救助白血病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等各类困境家庭8000余户,发放救助金250万元。
三、“上门”解决难题,惠企利民“零距离”
一是暖心举措“进社区”。主动将红十字工作融入基层社区治理,扎实开展“支部进小区、党员亮身份”行动、党员“接单”服务,组织党员干部赴基层社区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发放急救知识手册等方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,为社区送去3000元防汛物资,在红十字“爱心洗衣坊”为孤寡老人、重病家庭等困难群体开展爱心洗衣活动,惠及群众1000余人。
二是惠企服务“进车间”。开展“强作风优环境·勇担当促发展”活动,组织党员干部赴结对企业实地走访,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需求,为企业困难职工送去关怀慰问,并为企业送去近1万元的防汛物资;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开展“‘京’兵强将·‘驿’路守护”志愿服务活动,为京东、圆通等物流企业近300名“快递小哥”开展应急救护培训,携手筑牢安全防线,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到为企办实事中。
三是安全守护“进校园”。组织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和赈济救援队开展“救在身边·校园守护”、“博爱泳安”等活动40余场,结合校园社团课堂和军训课堂,为1万余名少年儿童普及心肺复苏、气道异物梗阻、防中暑等常见应急救护知识,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,努力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。